如何在众多温湿度传感器中选择合适的一款?
发布时间: 2022/5/11 17:44:51 | 180 次阅读
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都有所不一样,甚至千差万别。如何根据具体的测量目的、测量对象和测量环境恰当选择温湿度传感器,是测量某个量时首先要克服的问题。在确认温湿度传感器时,还可确认对应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测量结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忽略了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与否合理。
1、频率响应特性:
温湿度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测量的频率范围,必须在允许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的测量条件。事实上,传感器的响应总是有一定的延迟,延迟时间越长越不好。传感器的频率响应高,可测量信号的频率范围就宽。由于受结构特性的影响,机械系统惯性大,低频传感器的可测信号频率低。在动态测量之中,根据信号特点(稳态、瞬态、随机等)响应特性,以免产生误差。
2、线性范围:
温湿度传感器的线性范围指输入与输出成正比例的范围。理论上,在此范围之内,灵敏度维持不变。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其量程范围越大,并确保一定的测量精度。在选取传感器时,首先要看它的范围与否满足要求。
3、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
要进行—个具体的测量工作,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原理的温湿度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确定。因为,即使是测量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可供选用,哪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则需要根据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考虑以下一些具体问题:量程的大小;被测位置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测量方式为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信号的引出方法,有线或是非接触测量;传感器的来源,国产还是进口,价格能否承受,还是自行研制。
4、灵敏度的选择:
通常而言,在温湿度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之内,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只有当灵敏度较高时,与测量变化相匹配的输出信号值才比较大,这有助于信号处理。但需留意的是,传感器灵敏度高,与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因此,建议传感器本身具备有较高信噪比,并尽可能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干扰信号。
5、稳定性:
温湿度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性能不变的能力称作稳定性。除了传感器本身的结构之外,影响传感器长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传感器的使用环境。选择传感器前,应对使用环境进行调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选取适合的传感器,或采取合适措施减少环境影响。传感器的稳定性具备定量指标。超过使用寿命之后,应该要在使用前应该要重新进行标定,以确定传感器的性能与否发生变化。